初祖达摩
南印度有一个香至国,国王素性好善,崇奉佛教.在国 内广筑寺庙.供养佛僧。
国王有三个儿子,大王子叫月净多 那,二王子叫功德多那,三王子叫菩提多那,三个王子都生 得聪明伶俐。一表人才。
这时禅宗第二十 七祖般若多罗来到南 印度,他向国王宣讲 佛法真谛,国王十分 高兴,让三个王子随 他出家修佛。在三千 王子中,三王子慧根 独具,深得般若多罗 的喜爱。不久,香至国 王去世,小王子要求 出家.般若多罗便为 他剃度授戒,并给他 改名为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从般若 多罗出家后,精勤修 持,深得师父器重。
有一次,达摩问 师父;“我得法后,当 往哪里传教>” 般若多罗 回答说:“你虽 得法,还不可 远游,等我灭 度后六十七年, 可到中国去弘佛。” 达摩牢记 在心。
自此讲经,从不懈怠。后来,般若多罗寂灭时,身放二十七道 光明,化火自焚而逝,后世称他为“戏珠罗汉”。达摩遵从师 嘱在本国弘法,成为传法第二十八祖。
达摩在南印度传法,度化众生千千万万。六十七年后,达 摩遵照师父的遗言,辞别了四众弟子,渡过波涛汹涌的大海, 前往遥远的中国弘传佛法。
达摩乘船远渡重洋,三易寒暑,终于在粱武帝普通元年 (520)到达南海。南海是梁朝的领地。当时萧昂担任广州刺 史,他听说有西方高僧渡海而来,连忙备礼迎接,同时写表 章一道,派人飞马赶至金陵,上奏梁武帝。 粱武帝带领全国百姓学佛,他经常口诵《放光般若经》, 起寺度僧,支持佛教,人称“皇帝菩萨”。梁武帝阅过奏章, 知道从南天竺来了一位高僧,龙颜大悦,立刻派使者前往广 州迎达摩来到金陵宫中。
粱武帝问达摩:“朕自从即位以来 造像不计其数,起寺、写经、度僧,不知有什么功德?”
达摩回答说:“无功德!”
“为什么没有功德?”武帝一脸疑惑。
“如果做善事而希求果报 的话,就不是实在的功德。”
武帝顿时脸色阴沉,二 人话不投机,不欢而散。达摩 一眼看穿了粱武帝贪求福报 的心理.知道自己的机缘不 在这里,便于一个深夜.暗地 里离开驿馆。 达摩来到江边,随手折 下一枝芦苇抛入江中,苇口十 立刻飘浮在水面上。达摩飞 身跃向江中.轻落其上。芦苇 借助风势,如一叶扁舟向江 北驶去,须臾便到达岸边。
达摩来到洛阳游历.他 看到洛阳城内僧人滔滔善辩、竞逐浮华的现状后,觉得有悖 佛理,就来到嵩山少林寺五乳峰.在那里面壁修行,等待时 机。由于长时间面壁而坐.日光照射着他的影子.竟然在石 壁上留下了一道印痕。
后来武帝向志公提起此事,志公说:“陛下知道此人的底 细么?”武帝说:“不知道。”志公说:“他是观音大士,是来 传佛心印的。”武帝一听,十分懊悔,想派使者去请他回来。 志公叹道:”不要说陛下派人去请,就是全国的人去,他也不 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