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果(梵sakr!ida^ga^min)】
小乘圣者声闻四果中的第二果。又称一往来果。音译为斯陀含。见道以上的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前六品者得此果,因已断前六品,但存后三品之惑,故云薄贪嗔痴。虽云薄,然仍存欲界之惑,人天各润一生,故依其余力,如不一往来于欲界人天之间,不得证入涅槃。也就是如果在人中不得此果,则要一往六欲天,再回到人间而入涅槃;如在六欲天中得果,则要一往人间,再回到六欲天而入涅槃。此因在其间必定会断除上界烦恼的缘故。此一往来之后不会再生,所以称为一来果,这是从次第证而说的;若是从超越证而说,在见道前已断欲界六、七、八品之惑者,其修道之初,也就是生起第十六心道类智时,立刻住此果。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三对一来果有明确的说明及分类(大正26·463c)︰
‘一来果者︰谓现法中,已于三结,永断遍知,及断多分贪欲嗔恚。彼住此断中,未能进求不还果证,名一来果。(中略)云何一来果?谓一来果,略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所言有为一来果者︰谓彼果得及彼得得。有学根力,有学尸罗,有学善根,八有学法,及彼种类诸有学法,是名有为一来果。所言无为一来果者︰谓于此中,三结永断,及彼种类结法永断。即是八十八诸随眠永断,及彼种类结法永断,并贪嗔多分永断,及彼种类结法多分永断。是名无为一来果。’
[参考资料] 《俱舍论》卷二十四;《杂阿含》卷三十六;《增一阿含》卷三十六、卷三十七;《金刚经》;《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六~卷五十四;《大智度论》卷三十二;《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六;《成实论》卷二、卷三;《异部宗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