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政府对于寺院的管理政策(2)
附录三:五山十刹常住田山表
┌────┬────────────────────┬────────┐
│ 寺 名│ 常 住 田 山 地 │ 史 源 │
├────┼────────────────────┼────────┤
│1.灵隐寺│(1)天圣三年章懿李太后赐脂粉钱九千五十 │ 寺志卷2.3.5. │
│ │ 四贯买田,计钱塘县山林田土五顷,盐 │ 下淳祐临安志 │
│ │ 官县思亭乡水田十顷,秀州崇德县积善 │ 辑逸卷2 │
│ │ 乡水田十顷赐禅定大师延册。八年放免 │ 寺志卷5下 │
│ │ 粮田一万三千亩(杭、秀两州田土充五 │ 寺志卷3下 │
│ │ 年斋僧粥食共四十余万人。)该田至洪 │ │
│ │ 武初年尚存。 │ │
│ │(2)理宗取下菜园地建閰妃功德院,乃改赐 │ │
│ │ 古荡千亩,时痴绝冲住持。 │ │
├────┼────────────────────┼────────┤
│2.净慈寺│(1)第二十六代住持石楀可宣以私财市田千 │ 寺志卷八 │
│ │ 亩置接待院,宁宗赐额化城寺。 │ │
│ │(2)绍定初(1228)赐住持妙崧富阳县泰宁 │ 寺志卷七 │
│ │ 庄田地山荡三千亩。后田被侵占,正德 │ │
│ │ 十三年(1518)始清查废寺田地。 │ │
│ │(3)景定五年(1264)赐至愚仁和县天赐庄 │ 寺志卷七 │
│ │ 田地山荡三千七百三十三亩。历经宋、 │ │
│ │ 元,寺僧赖以梵修。嘉靖末(1566)以 │ │
│ │ 赋重,始撤佃与民,岁收余租以抵修膳 │ │
│ │ ,而产犹存于寺户,后被豪民侵占,万 │ │
│ │ 历十三年(1585)始收回。 │ │
│ │(4)至元中,无文义传置田曰至元庄。 │ 寺志卷一 │
│ │(5)常住:宋元赐田百余顷。明初以田多税 │ 寺志卷七 │
│ │ 重撤佃蠲税,税存田地二十余顷,嘉靖 │ │
│ │ 四十年(1561)尚存一千八百余亩。后 │ │
│ │ 以粮役繁重,复将方家裕及安吉、定南 │ │
│ │ 等山撤佃与民。万历元年(1573)造册 │ │
│ │ ,实存钱塘县田山荡一千五百余亩,寺 │ │
│ │ 众差徭赖以得免。 │ │
├────┼────────────────────┼────────┤
│3.天童寺│(1)鄞县金田庄有田一千三百亩,挹西涧之 │ 寺志卷九 │
│ │ 水灌溉之。后庄废田亦不存。 │ │
│ │(2)鄞县小白庄,庄田俱废,庄河外有 闸 │ 寺志卷九 │
│ │ 尚存。 │ │
│ │(3)鄞县鄮国庄(西湖庄)清废为天童庄。 │ 寺志卷九 │
│ │(4)定海县三山庄有田四百余亩,清废。以 │ 寺志卷九 │
│ │ 上四庄何时置已不详。 │ │
│ │(5)福林庄、增益庄、保成庄三庄共田二千 │ 寺志卷九 │
│ │ 余亩,在昌国、定海二县,南宋初宏智 │ │
│ │ 正觉(1091-1157)慈航二师置,清废。│ │
│ │(6)定海县大宴庄有田六百余亩,应庵昙华 │ 寺志卷九 │
│ │ 禅师(1103-1163)令宏监寺开。 │ │
│ │(7)至宝庆三年(1227)止,有田三千三百 │ 宝庆四明志 │
│ │ 八十四亩,山一万八千九百五十亩。 │ 寺志卷十三 │
│ │(8)昌国县舟山天童庄,庄田俱废。 │ 寺志卷九 │
│ │(9)余姚县金地庄,田地一千七百亩,清废 │ 寺志卷九 │
│ │(10)鄞县盘山庄,有田二百亩,清废。 │ 寺志卷九 │
│ │(11)台州宁海县牧峰庄、鼊山庄、计田一千│ 寺志卷九 │
│ │ 七百余亩,元明禅师置,为万佛阁香灯│ │
│ │ 之费,至正二十年-二十六年(1360- │ │
│ │ 1366)年治涂田而成。 │ │
│ │(12)崇祯末寺田斥卖殆尽,山存五百余亩,│ 寺志卷九 │
│ │ 产归俗,户役占僧籍。 │ │
├────┼────────────────────┼────────┤
│4.径山寺│(1)唐代宗,宋孝宗敕赐径山为香灯山,界 │ 径山志卷十四 │
│ │ 限广大莫考。正德六年(1511)分为十 │ │
│ │ 八房,而常住割裂。代宗并赐昆山庄, │ │
│ │ 在径山江,清废。 │ │
│ │(2)孝宗赐吴郡田百顷,大慧妙善承领。 │ 四朝闻见录甲集 │
│ │(3)苏州径山庄,有田一万三千亩,杨和王 │ │
│ │ 施入(乾道二年,1166),并有舟车、 │ │
│ │ 解库、犁牛等,孝宗蠲其税。 │ │
├────┼────────────────────┼────────┤
│5.阿育王│(1)宋文帝元嘉二年(425)赐寺东十里塔墅│ 全唐文卷三三五 │
│ 寺 │ ,梁武帝蠲其赋,普通中(520-526)始│ │
│ │ 称常住田,陈隋时遭乱,鞠为茂草。唐中 │
│ │ 宗(705-709)惟割湖东十顷赐之,辟为│ │
│ │ 良田,湖遂有千金之号。 │ │
│ │(2)宋绍兴三年(1133)赐田一千二百五十 │ 宝庆四明志卷 │
│ │ 亩。 │ 十三 │
│ │(3)乾道三年宗杲募缘并捐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