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1998年11月21-23日,江苏无锡灵山)
佛教之所以能够成功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化的佛教,乃至更广泛地传播到日本等国,成为用多种语言文字向世界普遍传播的宗教,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佛教有一套适合其经教传译的语言文字学理论及政策,用以指导印度以及中、日等世界各国的佛教学者对佛典的学习和传译。因此,笔者敬奉此文以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祈望得到各位大德硕学的指教。
一.适应于作世界性的公开传播的语言文字学理论
佛教所发源之国──印度向有“字母的花园”之称,自古至今都有多达数十种文字,书写着不同的语言和方言。而在印度之外的世界各国,也都存有很多印度所没有的语言文字。 1 特别是在印度以东的中国华夏地区,则早已形成了众多方言都由同一种汉字书写的局面,而且在中国周边的一些民族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等都陆续卷入了以强大的中国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借用汉字来书写不同的民族国家的语言。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小邦迦毘罗卫(梵文:Kapila-vastu,巴利文:Kapila-vatthu)国,而且是立足于以和平的方式向全世界传播的宗教,要突破国内外语言文字众多的障碍,成为跨越民族国家的世界性宗教,就必须有一套正确的语言文字学理论和政策。从现存的佛教经典可以看出,佛教既没有如中国的秦始皇的无知野心──企图凭借强权政治统一天下文字; 2也没有如印度婆罗门教的私心── 为了维护某一种姓阶级垄断的宗教特权而把某一种语言文字学神秘化而不外传。 3 本来,任何语言文字的字母表都祇是童蒙初阶的入门之学,正常的小孩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学会的,婆罗门教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