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田贯宣(日勇):寻求共同发展之路
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进入20世纪的后半期以后,由于通讯及流通手段的进步而呈现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受其影响,在政治方面,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对立关系逐渐消除,残存的极权主义也随之融入民主主义的大潮之中。亚洲、美洲,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洲区域性合作不断深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全球一体化的合作。在普通人的生活中,秉持地域特征的文化被传承下来,也许可以将此理解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基础。
宗教既具有各自特殊的一面又具有普遍的性质。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些世界范围的宗教,亘古以来就超越了国家和种族的界限被广泛传播。不过,宗教在超越国家和种族界限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对其接受的不同而呈现出巨大的变化。起源于印度的佛教经中国、韩国东渡传至日本,佛教不仅在日本扎下了根,而且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日本的佛教呈现出了极具特色的发展。
可以说现在的日本人几乎人人都为佛教徒,不论其信仰虔诚与否,人们普遍地从祖先那里继承下了按照佛教仪式进行祭祀的传统习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算是佛教徒。据统计,日本现有包括传统佛教、新兴宗教在内的天台宗系、真言宗系、净土宗系、禅宗系、日莲宗系的一百五十个宗派,七万五千所寺院。佛教教师二十八万人,信徒总人数达五千六百万。就算日本的一亿一千万人口中有一半是佛教徒,如果每个家庭中有一个信徒的话,其全家人也都从属于同一宗教派别内,因而可以说日本国民几乎人人都为佛教徒。
这种现象源于德川幕府的佛教与神道结合的政策,该政策即是在每个小村庄里建造一所神社和一所寺院的所谓檀家(寺院信徒)制度。明治维新时期,推行“王政复古”的明治政府虽然在明治初年(1867年)起推行了“神佛分离”、“废佛毁释”的政策,但在明治八年却不得不改变此政策。
明治政府在明治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就公布僧侣可以食荤、娶妻、蓄发的许可令,在明治九年二月二日政府再次公布此许可令与各宗宗规无关,到了明治十一年,政府第三次公布许可令,奖励僧侣食荤、娶妻、蓄发。
在江户时代(1603-1867),除总寺院之外的寺院规模都不大。大多数的寺院由一名住持外加一名小和尚来进行管理,没有小和尚的寺院也有使用女佣的,后来这些女佣居住于寺院、照看寺院(坊守)。日本的宗教不用说具足戒,就连十戒都不被重视,国家因而发出指令允许僧侣食荤、娶妻、蓄发。
现在的日本僧侣只有在宗教仪式上才着僧服,而平常都身着西装、西裤,因此从着装上看与普通人并无区别,如果再蓄着头发的话就全然看不出是僧侣了。剃发的僧侣虽然看似与普通人有所区别,不过,现在剃短发的人比以前多了,从表面上就很难区分谁是僧侣谁是普通人了。除总寺院以外,在一般的寺院里住持与妻、子同住,饮食上不仅可以食荤也可以饮酒。这样一来,会对如何守持五戒上的不邪淫戒、不饮酒戒产生疑问。不过,不论僧侣也好信徒也好都不将其视作问题。
戒律本来是佛教教团(僧伽)集体的规范,戒不仅是遵守规则(律)之自律的决心,也是进行修行之自觉的精神。信徒在决心修行佛教时首先须皈依三宝(三皈戒)、持五戒,在六斋日之时,须在五戒之上再加三戒而持八斋戒。在出家之时,更要持十戒而成沙弥。十戒是在八斋戒之上再加上二戒而为之的。要成为比丘,须持具足戒。修行佛教者不论在家人或出家人都必须持戒而修行。戒定慧又名三学,他是在实践了戒之后才修到禅定和觉悟之智慧的。下决心持戒,这是修行的根本。
当大乘佛教兴起之后,本着大乘的利他精神,提倡大乘戒,最初即主张十善戒。十善戒是指于身、口、意三业之戒,于身之行为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于口之行为要不妄言(不妄语)、不诽谤(不恶口)、不挑拨离间(不两舌)、不讲违背真实的花言巧语(不绮语),于意之行为要不贪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