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王松赞干布诞生于公元617年,他大力迎入佛教,在佛教传入同时,藏医学也吸收了印度、中国各地的医学精华,使藏医学得到更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藏王赤松德赞时期,邀请汉、印九位知名医生与许多藏医生进行医学研讨,并将各民族医学著作译成藏文,设立藏医学校。其中最有贡献的是藏王赤松德赞的御医前玉妥云丹贡波(公元708年出生),他把原有的医学理论与译师贝若扎那翻译并传授释迦牟尼佛所讲授《四部医典》的参考资料去芜存菁,编成举世闻名的《四部医典》。此书是了解藏医学理论的重要依据,《四部医典》当中已详细阐述与西医的细菌学、胚胎学相近的论述,由此可见当时的藏医学已是符合科学精神的先进学术之一。
十二世纪的后玉妥云丹贡波也对《四部医典》做了一些补充。在他之后,出现许多与其传人雄巴·啷迦札松、束喀·酿尼多杰一样著名的藏医,他们编着大量的藏医典籍,并且累积许多珍贵药方。藏医的疗效尤其可见于风湿、中风、癫痫、糖尿病、肝胃、神经等疾病的治疗,这是国内外公认的事实。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中医与藏医两大系统,藏医学是国际医学界所承认的十二个医学理论体系之一,所以今后我们在保存传统与研发方面应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