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为孩子做点什么
作者:佚名 发表日期:2010-09-08 17:28:50 来源:互联网 人气:
分享到:
刚从广州出差回来,有许多收获,其中最大的一个收获是参观了一所名为鸣远的幼儿园。幼儿园的园长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她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长大,放弃了原来高薪的职位,历经千辛万苦创办起这所幼儿园。
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惭愧,因为我知道她需要有多么大的担当,更因为我自己是一个七岁女孩的父亲,我明明知道将孩子送到体制内的学校将受到怎样的戕害,但却无能为力。记得以前女儿上幼儿园,她总是不愿意去,我们以为是孩子娇气,每次都好说歹说把孩子交到幼儿园老师手里。但后来了解到一些事实让我很震惊,譬如老师规定时间让小朋友小便,告诉孩子不能在幼儿园拉巴巴,因为老师不愿意给这么多小孩擦屁股,还有女儿自己在家里模仿老师训斥孩子的腔调。我们没有去和老师作任何讨论,因为毫无意义,而是选择了退学。
幸运的是,遇见了台湾来的孟利老师,她在自己家里办了一个华德福幼儿园,尽管离家远,但事实证明把孩子送到那儿非常值得,因为女儿很快喜欢上了那里,她每天回来都会高兴地说起她的收获:和老师一起做蛋糕,学台湾小朋友讲话的声调,吃饭之前喝感恩歌,等等。那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因为女儿,我们了解到华德福,结识了一批热爱华德福的爸爸妈妈,更重要的是孩子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这些成年人开始学习尊重生命。
孩子要上小学了,但北京还没有华德福小学,怎么办?我和一些关心华德福的朋友开始探讨是否有创办华德福小学的可能,各方接触,困难重重,后来我选择了放弃,把女儿送到小区附近的一所官办小学。学校规矩很严,不许这不许那,不能带东西到学校吃,放学了老师带队出来的时候不许东张西望。我问女儿老师这么凶怕不怕,女儿安慰我说:没关系,以前幼儿园的老师更凶,都习惯了。
听到女儿这么说,我很难过,我是在一个中学教师家庭长大的,而且大学毕业在一家教育出版社工作过八年,深知体制内教育的弊端,但我能做的很有限。这两年做身心灵领域的出版,又办共生书院,得到许多读者朋友的支持和鼓励,然而面对自己的孩子,我很愧疚,我只能每天目送她走进那个庞大的教育机器,接受它的改造。
鸣远幼儿园的园长,那位柔弱的女子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她未必有远大理想,但她能有如此大的付出,是因为爱,爱激发了她内在的能量。这种能量也传递到了我身上,我想,我能否为孩子多做点什么?于是,半夜我爬起来,写下以上的文字,希望有同龄孩子的家长与我联系,我们能否也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片小天地?
我具体的想法是:在共生书院的基础上创办“共生小书院”,结合华德福教育理念和中国古代书院传统,办一所私塾。作为发起人,我能做到的是将立品所有的专家资源和我个人从事出版传播工作十六年的经验贡献出来,为我们的孩子和家长们服务。
感恩鸣远幼儿园!感恩华德福!感恩与我们共同成长的所有朋友!